7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珠海斗门新马墩村红韵传承突击队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新马墩村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基地揭牌,共绘振兴蓝图
仪式在新马墩村委会举行,实践队代表学院向新马墩村委会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马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当地移民精神转化为生动的育人素材,定期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实践活动,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现校地协同育人双向奔赴。

授牌仪式
对话劳模,启迪青春思想
7月4日下午,在学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驻斗门区服务队副队长李小宁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前往新青工友驿站,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珠海工匠、第十届珠海市人大代表郭友兵工程师进行面对面访谈。


访谈现场
郭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如何克服学习与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最终通过自学成长成为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的经历。他强调要重视精神财富积累的重要性,勉励同学们保持向善向上的品格,勇于直面挑战,培养差异化思维能力。
面对队员“年轻人应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在职场走得更远”的提问,郭老师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讲到,强调时代飞速发展,唯有终身学习者方能抓住机遇。
在互动环节,郭老师抛出了人工智能话题,引发师生深入思考。他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认为AI是激发深度思考的工具,关键在于以“善”为舵,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照见学习的力量
队员们讲到:在与劳模郭老师的对话中,其以“善”和“上”为航标,提出了“学习四层境界”“七个财富”等理论,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中创新突破、钻研进取、精益求精的内涵,激励青年以终身学习为舟、以使命担当为帆,在乡村振兴与科技强国的时代征程中,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
劳模精神领航
本次劳模面对面访谈活动,旨在挖掘劳模故事,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的良好氛围。郭友兵工程师的亲身讲述,生动展现了其深厚的劳动情怀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崇高的劳模精神,引领大学生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激励青年学予以劳模为榜样,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追求卓越,为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知行合一,青春作答启新程
红韵实践队本次实践活动虽暂告一段落,却是青春投身新征程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朋友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贡献南华青年智慧!

队员们合影、实践照片
图文:红韵传承突击队
初审:李宇清
复审:王心乐
终审:刘婷